信息公告

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告 - 信息公告

信息公告

过年风俗非遗系列|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花饽饽里藏着非遗年味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1-27

浏览量:

  cover_image

  过年风俗非遗系列|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花饽饽里藏着非遗年味

   “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这句民谣承载着浓浓的年味,也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祈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腊月二十八的传统习俗,探寻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胶东花饽饽的独特魅力。    腊月二十八,为什么“把面发”?

   在中国北方,腊月二十八是家家户户忙碌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要发面准备过年期间的面食,如馒头、花饽饽等。过去,由于没有现代发酵粉,普通面食提前做好容易变质,而发面则不易坏,因此人们选择在腊月二十八发面。此外,“发面”也有“发财”“发家”的美好寓意。

   胶东花饽饽:非遗里的年味

  Picture

   胶东花饽饽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面食,更是一种艺术品。花饽饽的制作需要经过和面、揉面、造型、蒸制等多个步骤,每一步都蕴含着匠心。在造型上,花饽饽可以做成各种形状,如福袋、金元宝、小动物、花卉等,寓意着吉祥如意。

   花饽饽里的文化与祝福

  Picture

   胶东花饽饽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胶东地区,花饽饽常用于新年、婚嫁、祝寿等重要场合。比如,春节期间,人们会制作带有“蛇”元素的花饽饽,寓意“祥蛇纳财”,为新年增添喜庆氛围。此外,花饽饽的形状也各有寓意,如面鱼代表“吉庆有余”,核桃代表“和和美美”。

   传承与创新:非遗走进生活

  Picture

   如今,胶东花饽饽的制作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创新。许多手艺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花饽饽更加精致、多样。同时,花饽饽也成为了春节期间的热门礼品,深受人们喜爱。

   结语

  Picture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这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胶东花饽饽作为山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的新年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在这个充满年味的时节,不妨去胶东地区尝一尝正宗的花饽饽,感受这份来自非遗的温暖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