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民航服务与管理系顺利举办习近平文化思想“三进”示范课堂比赛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31

浏览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将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融合专业课程内容,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促进教学内容革新。5月23日,民航服务与管理系在实训楼智慧教室举行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三进”示范课堂比赛,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许艳华、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李长学应邀担任评委。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马保烈观摩指导并点评。



  本次比赛,民航服务与管理系高度重视,认真部署此项工作,前期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说课和集体备课,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充分讨论与借鉴。比赛中,老师们能够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所讲课程有效融合,突出比赛主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了民航服务与管理系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

 


  左蕾老师在《方位礼仪》课程中讲授了方位次序在礼仪中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方位礼仪虽然产生于古代,却包含着超越历史、超越地域的时代价值,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教育资源和元素,有利于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助力。



  张文老师在《服饰礼仪》课程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遵循,介绍服饰的起源与发展,贯穿中国服装发展简史,弘扬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文化自信,把中国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结合起来,领略与欣赏中华服饰之美。



  柴佳老师的授课题目是《传统文化新传承 拱手礼仪展风采》。传统礼仪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拱手礼作为我国古代传统见面问候的礼仪,早在西周就已经形成。我国古代许多重要的文化场合,都会使用拱手礼。拱手礼还是我国“礼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新时代背景下,拱手礼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文明交流贡献力量。



  宋晓燕老师在《礼仪修养》课程中讲授了我国传统礼仪中的拱手礼,通过拱手礼的起源、规范动作、与鞠躬和作揖的区别以及拱手礼的应用场合,引导当代青少年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公众对传统礼仪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有助于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



  谭秀梅老师在《竹韵千秋》中,介绍竹子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竹子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竹文化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正确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尚晓攀老师在《交往中的语言艺术》课程中,以中国传统年节的问候与祝福语为例,引发同学们对中国文字、语言艺术与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激发同学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强调文化自信,倡导多文化交流互鉴。



  高美玲老师在《中国古典舞》课程中,阐述了中国古典舞的起源,解读了中国古典舞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近些年,例如《千里江山图》等舞蹈作品陆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舞蹈浪潮的背后,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魏春艳老师在《乘务英语》课程中通过讲解航班延误时民航从业者敬业奉献的服务过程,展现民航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乘务人员服务老年旅客的细节展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



  侯梦杰老师在《客舱设备》课程中,带领学生进行C919机型发展历程的学习。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从开国大典飞机不够“那就飞两遍”,到现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商业首飞一周年,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缩影。作为空乘专业的学子,从现在要脚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的民航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张铭娜老师在《文化自信—中国服饰的演变》课程中,带领学生走进服装演变的历史长河,引导学生传承美、发现美、创造美和传播美。中国文化以鲜活动人的方式在世界舞台绽放,彰显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泱泱大国的新气象。



  李萍老师在《民航客舱操作与管理》课程中,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安全的定义以及消防的重要意义,讲解了生活中灭火器和飞机上灭火器的区别,并利用手提式灭火器道具,让同学们更直观的学习,让同学们将生命安全牢记心中。



  本次教学比赛是一次推动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宣传主题活动,通过比赛老师们提升了创新教学思维,更好的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有效的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与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更是老师们在教学中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三进”工作的具体体现。


撰稿人:赵家浩

供图人:王欣奕

审核人:李爱军,迟福娟